首页 / 生活感悟 / 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(探寻历史——赵飞燕触龙说)

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(探寻历史——赵飞燕触龙说)

2024-01-02生活感悟阅读 1967

探寻历史——赵飞燕触龙说

背景

唐玄宗的后妃们往往也能看做是历史的见证者。而赵飞燕,因其深受唐玄宗宠爱,成为了唐朝的太后。她的生平备受关注,而关于她的触龙说更是备受推崇。

触龙说内容

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(探寻历史——赵飞燕触龙说)

大约是在唐肃宗前年间,即公元828年,赵飞燕命人造了一件非常精美的宝鼎。这件宝鼎共分为三层,每一层都有一只龙盘绕其上,使人惊叹不已。既然是鼎,自然是烹调用的,可是一句“正常使用”都没说,反而因为触龙所召来的灾祸而让它名声大噪。

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(探寻历史——赵飞燕触龙说)

按照传说,赵飞燕让知音官鲁证们将宝鼎摆在庭院中央,让所有人都可以触摸龙。于是,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寻求宝鼎中龙的帮助,有许多人希望通过触摸龙来得到自己想要的心愿,有些则是想借助龙的力量攻打敌人。但事实证明,触龙祈福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。

当赵飞燕听说有人因为在宝鼎上面睡觉被龙咬掉了一个耳朵,非常生气。于是她便下令,以后不得触龙。可是这个命令却并没有被完全遵循,很多人仍然在暗中触摸龙,从而带来厄运。历史上也有不少人因为“触龙说”而遭殃。

文化意义

触龙说赵太后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(探寻历史——赵飞燕触龙说)

赵飞燕的触龙说具有以神话传说为基础的民间故事色彩。这个故事形象生动,寓意深刻,因而深深地吸引着人们。同时,触龙说也是很好的文学素材。据说唐朝诗人白居易在《长恨歌》中有这么一句:“三十六转,九千岁,凤呜血食铜雀卧。”其中的“铜雀”就是宝鼎中的龙的代表,这更激发了人们对于触龙说的好奇与探索。

触龙说也被广泛运用于文化创作之中。比如近年来火爆的网络小说《择天记》,就涉及到了“触龙”这个情节。这不仅证明了牵连到触龙的大批读者的喜好,同时也折射出触龙说一直未曾消失的时代价值。

结语

自从《逍遥游》以来,龙便跻身于中国的文化符号之列。触龙说作为其中一个,虽然没有正式的文学传承,但是其透彻、深刻的文化内蕴使得触龙说享有不可磨灭的性价比。它不仅是唐朝文化的缩影,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。

全部评论(0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