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烧圆明园时间(烽烟四起,祸起北方──火烧圆明园事件)
烽烟四起,祸起北方──火烧圆明园事件
1860年10月18日,英军火烧圆明园,这一事件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大灾难。这起事件是由贪婪和欺骗引起的,同时也是帝国主义侵略的一次彰显。在这里,我们将回顾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经过。
事件背景
19世纪中叶,由于西方列强垄断殖民地、贸易和银行业,欧洲社会积聚了大量财富。这种财富转化为帝国主义,成为一种奴役东方人民的工具。然而,此时,中国还拥有着完整的国家领土和广阔的市场。因此,欧美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瓜分。法国和英国先后侵入广州,挑起了鸦片战争。战争结束后不久,英国欣赏圆明园的风景,并认为圆明园是世界上最美的皇家园林之一,因此英国和法国的贵族游客蜂拥而至。他们相信圆明园很快就会成为西方旅游的热点,在此背景下,英国人千方百计想尽办法掌握唯一的东方文化品牌。
事件经过
为了满足英国人的野心,他们不择手段地对清朝政府进行诸多恶意的贸易要求,以期对圆明园产生影响。然而,清朝内部臣民意见不统一,导致清朝无法妥善处理这些问题。最终,英国人对圆明园威胁性的行动依然不断。1860年夏天,英军入侵北京,占领了圆明园。11月5日,英国大使林荫泰又出了一些恶意言论,声称他的使命是毁掉圆明园,以惩罚清政府拒绝接受其财政要求。正午时分,英军又开始攻打圆明园,焚烧园中山铁铸殿和万寿山声音阁,重要文化资料和珍藏被抢走或被烧毁。这一天,它成为了世界文化史的痛点。
事件影响
火烧圆明园这一事件,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影响深远。它标志着中国悲剧的开端。清政府在这场灾难中的无力、屈辱和不堪被深刻地印证。火烧圆明园造成了中国人的精神创伤,伤感和失落。这起事件显示了白银到了统治东方的地步,并引起了中国内部职业士大夫、富商、小资产阶级等不断对中国前途发生怀疑和反思的情绪。尽管苏州和广州都有“租界”存在,但是这一事件的发生深入印证了外国人不断的控制,并引发了一场长达100多年的反侵略战争。
总之,火烧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,它引发出来的一系列社会和文化的问题,影响深远,并引起我们的深思。人民需要珍惜和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,坚定抵御外来侵略和文化玷污。